• 中心主任

        徐群杰教授现任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电镀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电子学会电子电镀专委会常务副主任、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和上海市热交换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持了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在内的5个国家基金项目(91745112、21743402、21673135、21553001、20406009),与复旦大学合作完成了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473039、20873031),指导青年教师并参与完成了1个国家基金青年项目(21103107)以及承担了上海市科委、教委、经信委和企业项目40多项。在材料电化学的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关成果在企业得到应用,4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发表SCI收录论文120余篇,EI收录论文20篇,其中SCI 一区论文35篇,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6项,其中转让8项,出版专著1部、合作出版编著2部(均排名第一)、合作出版译著1部(排名第三)。  他曾获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第二届“杨浦青年创新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上海市“白玉兰科技人才基金”和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他领衔的研究团队荣获2015年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和2018年上海市 “工人先锋号”称号。

        作为能源电力材料研究团队负责人,积极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他应邀在全国电化学会议上做分会场主旨报告1次、分会场邀请报告3次;国际腐蚀大会(每3年举行1次)上作分会场邀请报告1次、分会场口头报告2次。2008年12月作为论坛执行主席在上海电力学院举办了中国科协第192次青年科学家论坛-中国核能发展中材料的防腐蚀预期,2014年和2015年作为大会副主席和组委会主任先后在上海电力学院组织召开了第15届全国氢能会议暨第7届两岸三地氢能研讨会和第二届海峡两岸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研讨会。作为大会副主席和组委会主任组织召开了2017年第19次全国电化学大会暨能源与环境国际电化学论坛。

        科研获奖:“基于分子相容技术的免喷涂环保阻燃材料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获201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热交换系统高效绿色阻垢缓蚀节能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3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电力应用铜合金腐蚀与防护机理光电化学研究及其应用”获2009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环境友好型铜和铜合金缓蚀剂”获2006年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三等奖(排名第一)。

        教学获奖:“科研反哺教学—能源电力特色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获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完成人:徐群杰、李和兴、李巧霞、赖春艳、闵宇霖、刘海梅、姚伟峰等);“‘全程导师制’打造全员育人平台,构建新型师生共同体”获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完成人:李巧霞、李和兴、刘莉、徐群杰、涂莹亮)。

        主要学术贡献:

        (1)建立了一种表面自组装和超疏水方法,对电力材料常用金属和燃料电池用双极板金属材料表面进行改性研究,大大提升材料的耐蚀性能,相关工作在《Corrosion Science》发表多篇论文,其中1篇入选ESI论文。

        (2)采用多种调控手段,进行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化学性能的综合调控和改性,利用不同材料的性质差异及其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材料的光电转化效率,从而实现材料能源转化的效率,包括石墨烯及类石墨烯的二维层状超薄材料的宏观构筑,实现层状材料性能及结构的精准调控及匹配,达到光-电能等不同能源之间的高效转化,相关工作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有4篇论文入选ESI论文。

        (3)在新型燃料电池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方面开展系列工作,提高电极催化剂活性对于燃料电池发展起到重要推进作用。制备了石墨烯、黑磷等二维层状应用于燃料电池电催化性能的提升,相关工作发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等期刊上。